
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
今天我结合我们寺院的实际情况,在现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认知力,就是觉悟力。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切唯心造,我们这个心的认知提高到什么程度,就是我们修行的程度,就是我们今生能够得到的那个结果。因为这种平衡、因果是当下的,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言语、思想、行动。
一、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
所以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一个:菩提心为什么是成佛的正因?菩提心为什么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因?我们这一点要进一步不断的提高认知,我们今生往生也好,最终成佛也好,就有了保证了。
1.离开菩提心做一切事情都是魔业
末法时期根本问题就是离开了菩提心,所谓的修行人,不管在家也好,出家也好,修行没有把菩提心的这个正因认识,而且落实,所以就架空了,念佛架空了;打坐架空了;持咒架空了;做一点事情也架空了。
把菩提心失掉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变成世法,大家要清楚,所以对菩提心的认知程度,和我们自己思维、语言、行动,体现的程度,那么就是我们大家现在从世法到出世法的一个根本落脚点。
有了菩提心,一切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果,最终成就佛道的因果。如果离开了菩提心,念佛也变成世法,因为往生不了,更成不了佛;打坐也是世法,持咒还是世法,做功德还是世法,因为离开了菩提这个正因。那么所做的一切事情,释迦牟尼佛说是魔业。
忘失了菩提心所做的一切善法都是魔业。一切善法就包括念佛、打坐、持咒和我们大家做的功德,就是魔业。为什么是魔业呢?因为是世法,落实到财色名食睡上了,只能在这上面得一点好因。那么修来修去,修了个世法,离不开财色名食睡,离不开这个苦的娑婆世界,那是不是魔业呢?
我们做为正法道场,现在大家这个正法的气氛越来越浓,但是你要进一步提高对菩提心的认知力,才能够真正把我们的一切行动落入到这个成佛的正因,成佛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正因上面,正因就是正果,所以这一点我们大家要清楚。
2. 成佛的正因根本是落实到发菩提心
我们今天集中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为什么菩提心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因?为什么?!这个要非常清楚的。
释迦牟尼佛在《观无量寿经》里面讲了三个正因,最终最后是落实到菩提心上来、大乘精神上的。他老人家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这是成佛的一个正因,这是最根本的。这应该说大家只要是正法的四众弟子,应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应该能做到,那么这是基础。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那么这是第二个正因。受持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持三皈,持戒,不犯威仪,这是我们具体要做的。这个应该说做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一条也好做。
但是最后归结到第三个就是: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把前面两个孝道和三皈持戒这是基础,但是这两个的前提下要落实到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就是真正的菩提心的显现。
这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成佛的正因就是这三点,根本落实到发菩提心上面,读诵大乘上面,菩提心是大乘精神,劝进行者,为大众服务。这不只是成佛的正因,而且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因。这些在我们寺院里面我们多年听经,多年听到开示,应该逐渐在这方面认识的越来越深,所以我们现在体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无私的奉献精神,都可以看到了,大家都高兴,坐在这里。这就是种无私的奉献结果。
我们送子观音也落座了,下面要加一个罩子,而且弄对联,我们请送子观音就是大乘思想,就是菩提心。为什么呢?我们现在国家人口越来越少,许多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子,所以这面临着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家庭的兴旺的状态的,所以我们这种情况下请的送子观音。你看这是不是大乘精神的落实?这是不是菩提心的落实?
劝进行者,大家都投入,大家都知道请送子观音是为了国家的强盛、人口的增长、家庭的兴旺。你看是不是大乘精神的落实,是不是菩提心呢?真正的正法就是这样来体现的。
还有我们发心建养老院,我们建养老院跟世法上完全不同,我们建养老院的根本目的是菩提心、大乘精神去建的。我们建养老院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养老院里面送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建养老院的根本目的是成为一个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一个基地。我可以保证,真要建起养老院来,谁住进来保证往生。这是我们多年证明的,你看是不是菩提心?是不是大乘精神的落实?真正的佛教他是在当下的,是当下你的思维、你的语言、你的行动。
这里面进一步体会什么是菩提心,不好理解。我要成佛,也让大家也成佛,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让大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大众受益,这很笼统。我可以跟大家讲,菩提心根本的东西就是你的心想的跟佛一样;你的语言说的跟佛一样;你的行动跟佛一样。就说我们自己的慈悲、语言、行动,身口意三业都跟佛一样,这就是菩提心。想佛想,行佛行,心佛心,这就是菩提心。我们成佛那是遥远的事情,但是当下你能做到佛怎么想我就怎么想,佛怎么说我就怎么说,佛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是不是跟佛连在一起了?是不这个佛就具体化了?成佛,我当下就跟佛一致,是不成佛;当下我要跟佛一样,佛要度众生,我把我的一切行动,跟度众生,跟大家的利益联系起来,这是不是菩提心?
我们寺院已经把菩提心体现在大家的身口意上面来了,所以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因,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是不很清楚呢?
二、护持正法服务大众才是真念佛
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更明确一点,究竟什么叫念佛?是不是念阿弥陀佛就叫念佛?念阿弥陀佛是口上发一个音。真正的心里念佛、语言念佛、行动念佛才叫真念佛,是不是这样?现在刚才说了,我想的是佛,我说的也是佛,我的行为也是佛。那么你的身口意三业都跟佛联系起来,你是不是真的念佛?是不是真的念佛?不是光嘴上念佛,而是我们的全身、全心,都跟佛合在一起。
比如现在大家,都是投入护持正法,为大众服务,这才是真正的念佛。这个基础上念阿弥陀佛,语言跟思维,跟行动,合一才叫真念佛,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寺院这个正法道场,已经是多年来向这方面努力,已经体现在各位四众弟子的不同程度的上面来。这就是整个我们现在坐到这个地方,这本身就是护持正法的结果,这本身就是念佛的结果。
为什么呢?你看坐在这里,我来讲佛法,佛高兴不高兴?龙天护佑不护佑?所以这本身就是念佛的结果,就是想佛所想,行佛所行的结果。我们建养老院都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阿弥陀佛想的?是不是十方诸佛想的?是不是佛高兴,菩萨高兴,龙天也护佑?
这很简单,如果养老院是以利益为出发点——挣钱,那不是这回事。或者养老院就是一般的养老院,让老人们来这儿得到晚年的关怀,谈不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佛想的。佛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这一生中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就以这个为例,佛想的,让大家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也想,我们自己也想,也让大家也想。佛接引大家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创造一个接引的地方。那么是不是跟佛想、佛心一致了呢?这是不是真正的念佛?所以我们大家现在已经真正的体会到:真正的念佛就是思想跟佛一样、语言跟佛一样、行动跟佛一样。
就以我们的超度,佛希望冤亲债主都能够得到救度,我们就实现佛这个愿望,所以我们常年超度。这是不佛想的?是不是佛做的?所以我们这里感应大呐,超度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你们在座的就有,你们赶紧写,把你们那个例子写出来,我们要出第六本《佛法奇事》,我们前面已经出了五本《佛法奇事》了,例子都很生动,都是大家写的。你们在座的赶紧把你们自身:姑娘调回来了;姑娘是神经病,你看那个韩居士那个男教员,超度这么多年,跟我说我的姑娘完全好了,完全好了!大家都知道,他姑娘那简直神经病得不得了,完全好了!
这些都是我们想佛所想,行佛所行,这就是真正的关爱众生,真正的善待众生,真正的慈悲思想的体现。这是真正的念佛,这是真正的学佛。末法时期念佛的根本原因就是脱离了菩提心,脱离了实际上无我奉献,关在家里念佛,念多少万,磕多少头。跟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个真实的菩提心,真实的大乘精神一致吗?距离很大吧?所以他不可能成功。
三、三宝化缘是为大众种福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已经做出榜样,他就把带领众弟子把佛法落实到当下。每天他给众弟子开示,大家都看到,现在三藏十二部经都是那个时候讲的;每天带领他那二百五十个弟子到外面化缘。化缘就是给大家种福,就像我们大家,现在做一切事情一个道理。把佛法落实到实际上,不是说没吃的了化缘。我们现在出家人吃的都那么丰盛,那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都是高官、大富弟子,他还缺个吃的呢?他出去化缘是给大家种福,就是我们现在无我奉献的这个状态。时代不同,所以他老人家化缘,一边化缘一边布道,既给大家种福,又给大家传播佛法,所以得度的人很多,在家出家,当生证四果的人很多。
他老人家已经做出榜样,佛法就在现实生活中,佛法就在无我奉献中,佛法就在觉悟自己,觉悟他人的这个实际运用中。末法时期是不脱离这个轨道了?考虑自我,我关起门来念多少佛,我关起来磕多少头。你这个自私的心,你这个小我的心,跟佛的菩提心,跟佛的大乘精神能合一吗?距离太大了吧?所以念多少没用。磕多少头也没用,是不这个道理?大家能体会到吗?
所以大家一定要真正认识到,菩提心是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发大愿,当下往生,最终成佛,要度众生,要当下无我奉献,利益大众!就是我们大家现在这个状态。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物出物。不过你们以后,不要把那些烂东西给我们拿来,哓呀我这个头疼,出去一看烂桌子、烂凳子、烂椅子,希望大家以后不要接收,出家人以后也不要接收。过去我建寺院的时候没办法,这地方基本是个垃圾站,人家弄来啥我要啥,人家弄来啥要啥,没钱呐,就在这个基础。现在这个困难时期过去了,那些破烂货他们拉来不好,我们也不应该要,我没法处理。
佛法是应时而显的法,佛法是随缘而显的法。就我们大家现在这个水平,我毫不客气的讲在末法时期是高水平,因为他是接近正法的,因为他是跟菩提心合一的,因为他是跟大乘精神体现的。干啥马上到位,昨天还没柜子,上午来还没柜子。我说这个地方弄个柜子才好呢,下午就有了。佛高兴不高兴?菩萨高不高兴?龙天高兴不高兴?我高兴,佛也高兴;我高兴,龙天护法也高兴;大家高兴,佛高兴,龙天高兴。是不这样呢?这小小的事情就可以看到。这就叫修行,这就叫佛法,这就叫大乘,这就叫菩提心。
所以我们寺院,我说大家在这个正法道场,临终保证往生,我是有前提的。因为大家把菩提心已经认识到相当的程度,而且体现在生活中了,那临终往生有什么问题呢?我们这里多年证明了,多少个往生的例子了。所以大家现在赶紧把没有收集到的例子,你们赶紧各自都写好,周围有这样生动的例子写好,给华雨缤纷,我们马上要出第六辑《佛法奇事》。
这个是真正菩提心的显现,真正大乘精神的具体体现。别人一看,你看我们现在只要往生走一个人全家信佛,原来反对的也信,那佛法就落实在当下呢。看得见呢,摸得着呢,感受到就是佛法,感受不到有什么用啊?
我们寺院在这个修行的当下,成就在当下,大家参与,大家成就,大家共享,整个就是这个样子。你心里头就是一种法喜,大家说什么叫法喜呢?这叫法喜。你坐的这里是不高兴呢?这里面有我的一份,这一百二,这个凳子就是我的一百二。你高兴不高兴呢?这个凳子不止我坐,大家都坐;你这一百二就等于供养了大众,我们这一百二来这儿听佛法,就等于供养了佛,供养了法,供养了三宝,是不是这样?
一切都要落实到真正的三宝上来皈依,真正落实到菩提心的实现上面,大乘精神的体现上面,这就是真正的佛法。我们寺院好就好在这个地方,大家在不断得提高认识,不断地落实。
弟子:师父,烦恼即菩提具体怎么理解?
师父:刚才我骂你了,你烦恼了;我现在夸你了,你高兴了,这就是烦恼即菩提。一会儿就变了,刚才愁眉苦脸,现在我说你好,菩提心,哎呀,你菩提心发的好,高兴了,这是不一个心一变就变成这样了?一个是烦恼,一个是清净,你看这是不是烦恼即菩提。我现在要骂你“你看你个灰货,一顿吃三十个饺子”,不高兴了吧?这就是菩提变成烦恼了;我说“三十个饺子吃的好,你身体健康,好好地弘扬佛法。”这是不就高兴了?一句话,一个心念,就是两个东西出现了。当下就是烦恼就是菩提,菩提就是烦恼,这非常具体的。
好,大家吉祥,阿弥陀佛。
上明下仰法师
八月工作人员会议开示
2025年10月14日
文字整理 | 耀智居士
校 对 | 耀临居士
发 送 | 耀古居士

千手千眼观音院 版权所有 蒙ICP备19003669号
咨询电话: 17704884196 1347481157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20220000005
 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02
 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