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背尘合觉修行的原因
一、众生形成的根本原因
各位,我们现在讲的这一部分应该是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家都希望改变命运。究竟如何改变命运?这十二类众生的形成就告诉我们命运如何改变。否则我们不清楚,无论修哪个法门可能都处于盲修瞎练的状态。
真正认识到宇宙间这十二类众生,每一种众生有八万四千种,整个无量的众生充满世界。这里有高、有低,各式各样的类型,这些众生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人类只是这十二类众生的其中的一员。在整个所有众生中间,人类这个数量是不大的,更不是宇宙间唯一的生命。
所以我们了解这一部分就能够真正了解宇宙众生的情况和众生的形成,从而受到教义,真正运用到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处于改变命运的状态。
概括起来十二类众生的形成,第一个因就是“背觉合尘”。背离了如来藏性,追逐妄想的情趣。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位,以情趣而生活,完全离开了我们本来的、所具备的、根本的如来藏性。所以众生的形成第一个原因就是“背觉合尘”。所以我们修哪个法门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背尘合觉”,就是要弃生灭、守真常。
所以我们通过十二类众生的形成,很明显地看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要想根本改变命运,离开六道轮回,成为无上菩提的无量光、无量寿的高级生命,那么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守真常、弃生灭,就是要“背尘合觉”。所以我们详细讲以前,大家应该总的理解,十二类众生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背觉合尘”,离开了真如本性。这是第一点,我们讲来讲去要明白根本。
第二点,十二类众生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因缘所生”。一个因、一个缘就形成了众生。所以每一类众生是不同的因、不同的缘形成了不同的众生。这个下面讲的时候就更清楚。
因就是自己的业,所造的业;缘就是周围的条件。就说每一个众生造的业,加上周围的环境、条件就形成了不同的众生。所以所有的众生的形成都是因缘所生而形成的。明白这个以后,我们就要知道如何消除自己的业——这个因;如何消除缘,这个形成众生的缘——条件。你看我们修行不就很明确了嘛!
第三,要明确,所有众生的形成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就说所有众生的形成都是你的心所想的,都是你的阿赖耶识变现的。不同的众生,不同的心;不同的众生,不同的阿赖耶识,或者说简单一点就是我们的意识。所以不同的众生是由不同的心想——就是妄想、不同的意识,我们自己的思想加上意识就是分别、执著而形成的。
所以通过十二类众生就能够把佛教讲的这个根本原理,就是改变世界、改变我们自己命运的原由,讲的一清二楚。就是看我们每个人能不能真正悟到,而且能够运用到生活中。所以这一部分内容非常非常重要。
二、因缘所生法本质是空
真正是通过十二类众生的形成,讲了佛教对于世界的一些根本教理讲得很清楚。比如,弃生灭守真常为什么?比如,因缘所生,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的法。因缘所生法就是空,因缘所生法是条件凑成的,因缘所生法就是无常、就是生灭。所以十二类众生都是因缘所生的这个无常法而形成的。
这个而因缘所生法,佛教告诉我们,“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它是无常,它是生灭,所以是空,临时的一个假相,就是我们大家。你明白这个以后才能够修无我,如果不明白这个,你怎么修无我呢?我这个愣四高,我这个二福女活灵灵的、有血有肉的,怎么能说是修无我呢?修无我相呢?
所以真正了解了因缘所生法,所有的人、事、物、众生,都是因缘所生法。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指的因缘所生法。
所以“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所有的名都是假的。比如人,都是假名,更何况人上面又加了个二福女、愣四高呢?这不就是假上加假吗?所以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都是假名。
但是我们大家没有悟道以前,都把这个名当成真名。无论自己的名也好,周围一切人、事、物的名也好,都当作真。它是假的。如果明白了这个因缘所生法的实质是假、是空,那我们修行不就上路了吗?所谓的看的破、放的下就真正做到了,所谓一心不乱,所谓明心见性,所谓三密相应,马上就能实现。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中道义讲的是实相。这个宇宙既是空,也是假的。空是如来藏,假是随心应量的一切,这就是十二类众生。所以既是空,就是空如来藏;又是假,就是不空如来藏。那么宇宙的实相是空不空如来藏,既是假,这一切现象是假,它永远存在;又是空,宇宙界的本体就是空,所以宇宙的实相是空不空如来藏。
你看把佛教的教理都包含了。所以我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特别是正法道场正法的修行人,必须把这些根本的教理明确,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到修行中,运用到我们眼前所要对待的人、事、物,如何做。那么就能上道,否则你想哪个法门你也不上道。因为你连教理都不懂,连佛教讲的这些根本原理你都不清楚,你修行能上道吗?这就是末法时期。
所以十二类众生的形成无非就是刚才我讲的这些总的原因而形成的。掌握了这些、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真正走上改变命运的道路,真正走上当下就离开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成就佛道的一个道路,否则是不行的。
三、追逐五蕴成众生
下面我们具体地来看:
【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色香声味触法,五蕴。《心经》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色是空的,受、想、行、识都是空的。但是我们众生不知道是空,以色声香味触法为真,所以就生活在色声香味触法中,就是我们大家的现在,而且追逐这个色声香味触法。追逐这个色声香味触法,十二类众生就是追逐色声香味触法而形成的。
你看这些多实在呐!跟我们每天接触的色声香味触法,跟我们每天生活在色声香味触法中,跟我们每天思想动念如何对待色声香味触法,这真正地讲了最根本的原理。你看这就要上路了吧?本来五蕴皆空,没有色声香味触法,但是我们就把它当成有,而且是真,生生世世就追逐这个色声香味触法。
你看现在末法时期,追逐的是不很厉害呢?所以它是末法,跟法是背道而驰的,这就叫“背觉合尘”。所以十二类众生就是追逐色声香味触法而形成的,这把根本原因告诉我们了。(未完待续)
上明下仰法师宣讲
2025年09月27日
文字整理 | 耀昌居士
校 对 | 耀荣居士
发 送 | 耀古居士

千手千眼观音院 版权所有 蒙ICP备19003669号
咨询电话: 17704884196 1347481157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20220000005
 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02
 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