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除造业之根,入开悟之境
一、现业难断,宿业难消
过去有一位居士就在她值班的过程中,她跟她孩子合作盗窃寺院的钱。就利用布施组那个环境,前后盗了几千,后来孩子得了抑郁症,不得已来找我,来超度,讲了她跟孩子在布施组合作盗窃两三千。最后经过超度、忏悔,那么她就把这些钱又补到布施箱,也就逐渐好起来了。
这是寺院,这是我们寺院,这是我看到的例子,我讲的都是真人真事,这是所谓的佛教徒。她就不知道这样做是罪大恶极的,那就叫盗窃僧祇物。寺院的一切,钱、物都是僧祇物。释迦牟尼佛说,别的罪我可以救,盗僧祇物的罪我不能救,堕五无间地狱。
在寺院里面发生的盗僧祇物的状态,不止是一例,这还是我们这样清净道场呢!你何况别的地方呢?盗窃能断吗?现业断不了,过去的宿业能断吗?
淫欲断了吗?以我们为例,《西游记》说了,吃一口唐僧肉能长命百岁。社会上的淫乱我不说,佛教里的淫乱就是基于这个,许多二福女就喜欢出家人,认为跟出家人搞对象就能够长命百岁,就拉出家人,这我看到多例了。
那么出家人呢,当然不是真的出家人了,经不起拉。阿难尊者都经不起拉,何况一些出家人呢?这是《楞严经》告诉我们的,阿难尊者进入初果了,都让摩登伽女拉走了,何况一般的出家人呢?最后拉走了,跟二福女结婚了,过上世俗的这个情情爱爱的生活了。淫欲能断吗?我这讲的都是具体例子,我不点名,你们也很清楚。这样的例子何止一个呢?
妄语那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这个社会,哪里不是妄语呢?所以杀、盗、淫、妄,四大清净明诲断了,才能修行。因为断了,你才能够断了现业,现业断了你才能够修行。现业断了,还得断宿业。现业断不了,宿业根本断不了。
所以这一部分,既强调了的断现业,又强调了如何断宿业,那就显示《楞严咒》的重要性。所以《楞严经》讲的东西都是直接涉及到我们修行成道的问题。
这就是现实,你修行,你必须得联系现实。我作为师父,我就看我这些徒弟怎么样,当然也得好好地检查我自己。我不能够偷,我也不能够让人家拉走,我也不能够说假话,我就以一个师父的姿态出现。但是我要看到社会,看到佛教,看到我的寺院,看到我的徒弟的状态。因为佛法就是世间法,佛法就在当下,看不到当下,你谈不上修行,所以我讲的例子没有一个是假的。
二、业尽情空自然开悟
所以这里强调,释迦牟尼佛说,你要想学沙门,你要想求菩萨道,你必须持不杀盗淫妄这四大律仪。你看这讲得很清楚,我们就要联系实际了,你能不能真正持不杀不盗,在家不邪淫,出家不淫,不妄语这四大清净律仪呢?你能持你就是一个沙门,你能持你就是一个求菩萨道的行人。这很具体吧?所以我们修行不是光念一念,来这听一听,要真正把教义理解以后付诸于行动。
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说了,你要持不杀、不盗、不淫(不邪淫)、不妄语的四大律仪,你当下就是“皎如冰霜”。皎是皎洁,皎洁到什么程度呢?好像那个冰,冰多干净呐!好像那个霜,霜多干净呐!
皎如冰霜,这是开悟的境界,就说你能够持四大律仪,你就能够开悟。从佛教讲,开悟的境界叫什么呢?业尽情空。业尽了;情,感情空了。业尽了,情情爱爱的情也空了,业尽情空,心如皎月。那么这就是开悟的境界,这是佛定的境界,所以这里皎如冰霜,就是接近开悟的境界。
你看厉害不厉害呢?大家都不是想开悟吗?所以业尽情空,心如皓月,这就是开悟的境界。许多人问什么叫开悟呢?开悟就是业尽情空,心如明月。这个皎如冰霜,就是接近开悟的境界。
所以开悟是有条件的,不是谁想开悟就开悟。你不持四大清净律仪,你想开悟呢?你想一心不乱呢?你想明心见性呢?你想三密相应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里讲得很清楚。
三、除淫杀盗妄造业之根,故无业生
那么结果是什么呢?“自不能生一切枝叶”。这个枝叶就是指的业产生的状态。你心如冰霜那么皎洁,上面能产生什么肮脏的东西呢?能产生什么枝叶的东西呢?所以这里不能生一切枝叶,就是指的有相的世间法——枝叶,心如冰霜就是无相的出世间法。
所以一个是清净——冰霜;一个是枝叶——不清净,有相的有为的状态。那么再具体地讲,枝叶就是你的妄想、就是你的妄心、就是你的妄境,就是六道轮回、三恶道。所以这里不能光从字面上理解“枝叶”两个字,而真正深层意思就是清净与不清净,有漏与无漏,生灭与不生灭,轮回与不轮回,凡夫与圣人。
所以四大清净明诲是修道的根本基础。末法时期为什么成道不了呢?因为不守四大清净明诲。所以你念再多的佛,用处不大。所以我们能够真正守四大清净明诲,很快就进入“皎如冰霜”这个清净、安宁、自在的状态。
“心三四口”。我们造业就是心三口四造的,心三:贪嗔痴;口四:两舌、恶语、绮语、妄语;概括起来就是这个心三口四。这就是我们日常的生活,我们心里头过着贪嗔痴的生活,我们嘴里说着妄语(假话)、恶语、两舌(挑拨离间)、绮语(低级下流的话)。现实是不是这样呢?这些都是枝叶,就是六道轮回的景象。
我们刚才讲了一个猫,我们这里的一个猫,你看它那个贪嗔痴的状态多严重呢!我就要吃,关起来放出来,一会儿,它就吃了一个鸽子。关了禁闭都不行,它一会儿就吃。嗔恨,我嚎叫,我绝食。你看它那个嗔恨心多大呢!是不是跟人一样呢,我以嚎叫,我以绝食来抗争,以死来对抗,最后死掉了。
宁死不屈,这就是现实的人。我宁死也要贪、也要嗔恨、也要愚痴(不信因果),我一杆子走到底,所以死不改悔。这个词文化大革命经常用,用到哪里都可以看得清楚。死不改悔,这就是现实。
所以真正做到了不杀、不盗、不淫(不邪淫)、不妄语,才能进入清净,才能断现业。断了现业,现在就清净,至于宿业地干扰,那同时再说。所以我们真正要明白,要除现业,断现业,完了以后再除宿业,过去的业。这两个东西都要进行的,但是首先是断现业,断不了现业,宿业根本谈不到消。
“生必无因”。那么四大清净律仪执行了,断了杀盗淫妄,现业不生了,那么枝叶也就不生了。因为杀盗淫妄是一切业力的根,一切业力的根就是杀盗淫妄,所以杀盗淫妄断了,枝叶不生,所以心的贪嗔痴不生了,口里的两舌、恶口、绮语、妄言都不生了,所以生必无因。这些妄的东西、这些生灭的东西、这些生死的东西、这些轮回的东西都不生了。
那么这就是了脱生死,离开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成就佛道的根本。所以要把恶业的因断掉,起码要把现在恶业的因断掉,那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邪淫)、不妄语,这才能够修道。
所以这都要联系实际的,不能人家说念佛吧,你也念佛;人家说念经吧,你也念经;人家做功德吧,你也做功德。你念佛、念经、来做功德,必须建立在四大清净明诲的基础上,你才是一个修行人。(未完待续)
上明下仰法师宣讲
2025年4月19日
文字整理 | 耀高居士
校 对 | 耀荣居士
发 送 | 耀古居士
千手千眼观音院 版权所有 蒙ICP备19003669号
咨询电话: 17704884196 1347481157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20220000005
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