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观音院

便捷导航

当前位置 每日楞严信息详细
每日楞严
来源:本站 作者:明仰法师 点击数:

恩师讲经.jpg

20250419宣讲《楞严经》_1

00:0016:45

1.佛教所有法门都是修消除业障

 

一、修行四众都要辞亲割爱

各位,佛教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通向证无上菩提,但是有一个总的原则叫做信解行证。这就说无论你修哪个法门,必须是树立坚定的信念。同时,要真正理解佛教的教义,然后产生实际行动,进入实证。所以,信解行证四个字缺一不可。

所以《楞严经》前前后后反复来讲,就是让我们真正从内心解决坚定的信仰和真实的理解,进入真实的修行。这一点我们大家必须清楚。所以在第七卷里面,释迦牟尼佛又强调了这些,大家看经文。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各位,佛教任何一个法门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摄心,把心收回来。念佛如是,持咒如是,打坐如是,做功德如是,摄心就是全部的戒律。这一点我们大家必须清楚,而且运用到实际行动中。

那么摄心的目的,就是进入真正的定境,三摩地。大家想一想,你不能把心收回来,你念佛就是形式上的念,这就是末法时期,以数字来定念多少,以妄心来念进入不了摄心。打坐如是,持咒如是,所以不能够进入一心不乱。三摩地,好理解一点就叫一心不乱。所以念佛要一心不乱,得三摩地;打坐要一心不乱,明心见性;持咒三密相应;做功德一心不乱,就是无相的福报。这些我们都要很清楚。“修学妙门”,修行、学法,这里就是信解行证四个东西的概括。

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对佛教教义深入的理解,进入实际的修行,那么这就是修学沙门。这个沙门不只是讲出家人二众,也包括在家二众,那么大家都是修学的真实行人。

沙门二字,从表面上是讲出家人,实际上的内涵是讲真实的修行意义。比如,“辞亲割爱,解无为法,明曰沙门。”辞掉亲人,舍掉爱欲,能够理解无为法、无相的实相法,进入修行,这就是沙门。

所以这不光是指出家要真正辞亲割爱,解无为法。在家人修行也是辞亲割爱,解无为法。这些我们都要很清楚,不要光从字义上去理解。这里的沙门,是面对阿难讲的。但是阿难是代表四众弟子的。所以修学沙门是指的真正进行实修的所有佛弟子。

二、所有法门都是消业障

“求菩萨道”,这一点就更清楚了,出家人要求菩萨道,在家人还是要求菩萨道。菩萨道就是大乘佛法,那么,佛教的根本教义是大乘,大乘就是自度度人。自度度人,自觉觉人,不是光自己,光是自己就是小乘。那么,佛教的根本教义是大乘,要自己修也要影响别人修,自己解脱也要影响别人解脱,自己成佛也要带领大众成佛,这就是菩萨道。这是佛教的真正教义,因为菩萨道才能成佛。那么小乘的自我解脱,不能成佛,只能了脱生死,比如分段生死。阿罗汉证入断分段生死以后,发菩提心,才能进入菩萨道。这些我们大家要很清楚,所以这里强调的是菩萨道。

“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这里又一次强调,我们必须持不杀、不盗、不淫(不邪淫)、不妄语的四大清净律仪,这是学佛的根本。所以,不管我们修哪个法门,你必须是以四大清净律仪为基础。如果离开了四大清净律仪,你修哪个法门都失掉了基础,等于空中楼阁,建立不起来。

这里我们要清楚,佛教无论哪个法门,都是修消业障的。凡夫是业障的凡夫,四圣道是业障轻、无业障的圣人。所以我们不管修哪个佛门,都是消除业障。

念佛,你不消除业障,你就不可能得到一心不乱。大家很清楚,你业障很重,你心里头很烦,你身体不好,你在这种状态下是业障缠身,你能念佛吗?同理,打坐,你也是烦恼重重,疾病缠身,你能够打坐吗?持咒同理,也是业障缠身,你根本持不了咒;做功德同样。所以这里大家一定要清楚,修行八万四千法门,从形象上讲,从业上来讲都是要消业,不消业就进不了修行的道路。所以我们寺院里边注重消业,大家可以看拜忏、超度、打佛七,这都是从消业的角度上进行的。

三、断现业,消宿业

还要明白,业分两种,一种是现业;一种是宿业,过去的业。我们修行,必须先清净现业,然后断除宿业。

释迦牟尼佛讲,现业好除,宿业难断。如果我们真正是个修行人,四大清净明诲是容易守的。四大清净明诲守住了,现在的业就断掉了,你不造业了。不杀,从此我不杀了,现业断了;不盗,从此我不盗,现业断了;不淫、不妄语,现业断了。这就是现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是能够体会到四大清净明诲,有决心当时就可以断掉现业。

但事实上不是这样,那么,在末法时期,人们所谓的修行,事实上现业断不了,更谈不到来清除宿业。因为只有断了现业,把现在这个业阻止了,你才能够进一步消除你过去积累的那个业。如果你现在的现业断不了,过去的宿业,那是在宿业上面加宿业,那你宿业就根本断不了。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我们联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要修四大清净明诲,真正断现业的人不多,因为很难。以杀业为例,现在这个世界,谁能进入不杀业呢?除非我们真正出家在家的,像我们寺院的四众弟子,断杀业,吃素,这就把现业的杀业断掉了。

但是杀业很难断,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寺院有一个小猫,小的时候,人家送来我们就收养它了。在一个清静的环境下,给它好吃好喝,但是它天天在院子里面逮鸽子、逮麻雀、逮喜鹊,天天,没有一天不逮的。你再惩罚它,再教育它,屡教不改,死不改悔。这是最现实的例子,它能够做到什么呢?以狂喊大叫抗议,每天晚上在那狂喊大叫,抗议。最后又把它送到一个地方,以绝食抗议,最后死掉了。你看杀业好断吗?其实它跟人是差不多的。你看现在这个社会能断了杀业吗?小的,吃的杀业断不了;大的,抢劫、杀人、放火、战争、暴乱,能断吗?这是现实,所以我们不能光学,联系现实,真正当下断杀业是极个别的人。

所以想修行,断杀业是根本,难断。你现业断不了,你过去的杀业能断了吗?那不找你吗?那你能好吗?那你必然是疾病、短命、一切不顺利、附体,让你家庭不和、儿女不孝,大家都可以看。

盗业能断吗?断不了。我不用说在世法上面这个盗业断不了,就是佛门的盗业也断不了。我是注重调查研究的,以我们寺院为例,我们寺院是个清净的道场,过去,布施组发生过这样的问题。有一个居士在布施组值班儿,他从来不听经、从来不上殿、从来不布施、从来不供养、从来不超度,就是来这值值班。他值班儿,带上他的孩子。(未完待续)

仰法师宣讲

2025419

文字整理 | 耀闻居士

   | 耀春居士

   | 耀古居士

结尾图片最新版.jpg

【 收藏本页 】 【 打印文件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