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观音院

便捷导航

当前位置 讲经说法信息详细
讲经说法
来源:本站 作者:明仰法师 点击数:

宣讲楞严经.jpg

20240817宣讲《楞严经》_1

00:0014:30

1.超度父母祖先要替他们供养三宝

 

一、替父母祖先供养三宝

各位,我们接着上一次往下讲。

前边讲到地大圆通法门,持地菩萨在他修行的过程中,经历毗舍浮佛等三尊佛,整个过程都是为众人奉献,平路搭桥,完全是无私奉献,无我奉献。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我请大家考虑。

什么问题呢?就说在修路的过程中,到了毗舍浮佛那个时候,“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前边经历那么长的时间,他修路,不取一钱,那么在毗舍浮佛这个时候呢,遇到了灾难,大家生活都很困难,他继续做他这件事情,但是他收钱了,不管做了多少,替别人负了多少,他收了一钱。为什么?

在正常的情况下,他完全是无私奉献,在灾难的时候,他却收钱了,这是为什么?收了一钱呐,在过去一钱也不少呐。过去那都是硬币呐,收了一钱,为什么?

每个地方都是一个深刻的道理,佛菩萨的示现都是为我们离苦得乐的。这里,持地菩萨告诉我们,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注重给大家带来福报。这里告诉我们,供养三宝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能够真正解决灾荒的苦难问题,我们大家要看清楚的。

所以,持地菩萨这里突出地告诉我们这一个道理,供养三宝,功德无量,就能够转变命运,所以在饥荒的时候,他倒收人一钱,所以每个地方我们都要悟道的。

现在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学佛呐,要真正联系实际,联系我,不是联系别人。比如,在网上,现在七月十五,这是大超度呐,许多寺院都在搞这个大超度呐,有一些地方就进行免费超度,我们这里有的居士就转这个信息,你认为免费超度符合佛教的教理吗?

末法时期,贪心很重。在报父母的恩这个问题上,在超度生生世世父母这个问题上,都不舍得花一分钱,岂不知道真正报父母的恩,要供养三宝,替你生生世世的父母供养三宝,你想真正地超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你必须供养三宝,这里面看到这个道理了没有啊?

但是末法时期,所以叫末法,就是这样。你上坟还得买两张纸吧,是不是,你现在超度,有些寺院,个别寺院这么做,不如法,你呢,就宣扬这个不如法,你看这离佛教真实为众生得利益这个上面有多远呐,是不是?所以我们每个地方呐,都要真正从中悟道。

修行六度的第一法,布施第一。布施都是第一,何况供养三宝呢?何况代替父母供养三宝呢?那当然获利是无量的。这些地方我们大家都要很清楚,都要联系实际,不要把每个地方放过去,都能够让我们开悟,都能够让我们真正知道正法是什么样的,不被末法时期的末法所误导。这是一点我们要从中联系实际看到的。

二、转染色身为净色身

我们二十五圆通法门快要学习完了,这里面大家一定要通理整个二十五圆通法门的教义。二十五圣都是从凡转圣的,怎么转的呢?用一个法门去转自己。这就告诉我们大家,我们学佛,我们修行,根本的目的就是像二十五圣一样转自己,把自己这个凡人转成圣人,这个要很清楚的。

学来学去,如果光是学一学,不知道转自己,那么听了以后,只能得到一点教理上的常识,当然,也能种一点因。比如我们现在,我们不管用哪个圆通法门,当然,用耳根圆通法门最好,念佛也好,打坐也好,持咒也好,都是在转自己。转是在当下,一步一步地转,你看哪个二十五圣不是经历了恒河沙劫的修行,在转。

比如我们现在真要落实到实际,就要进入转的过程中。怎么转呢?你应该深深感受到自己在变化。只要进去了,那么我们大家天天会发生一个微妙的变化。怎么变呢?把你的肉身,臭秽的肉身,这么说不过分吧,我们这个臭秽的肉身转成净色身,佛门叫做从染色身转成净色身。

佛也有肉身,他是净色身。你就看高僧大德,他的色身跟我们大家是不一样的。所以,你第一步要把自己臭秽的染色身,像佛、圣贤、大德高僧一样转成净色身,乃至把自己现在这个肉身转成法性生身。这是要做的,这就说,看看你的身体有没有变化,这个自己都要很清楚的,你的身体有没有变化。

那么,在这个转的过程中,必然是烦恼越来越小,业障越来越轻,身体越来越好,这是实在的。因为你从这个肉身,要转成无量寿的身,所以,这是非常实在的。如果我们真正是一个修行者,你天天在地转你的色身,转得快慢、程度各自不一样,但是你清楚,我也清楚,诸佛菩萨更不用说。

所以,佛教它是一种客观的标准,不是哪个人定的,也不是自己说的,而是客观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这是第一步,要转色身,你看二十五法门,哪个不是转色身呢?

三、转妄心为清净心

第二,转你的心。

现在你是妄心用事,每天考虑的是财色名食睡,每天考虑的是我这个假的、臭秽的、污染的色身。那么把这种妄心转成什么呢?转成真心,佛门叫做妙明真心。(未完待续)

仰法师宣讲

2024817

文字整理 | 法成居士

   | 耀春居士

   | 耀古居士

结尾图片最新版.jpg

【 收藏本页 】 【 打印文件 】 【 关闭窗口 】